邓聿文:美中即使达成贸易协议 对抗态势依然难以逆转

作者:邓聿文(独立学者,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)

美中贸易战复战以来,中国向外释放的信号重新变得强硬。比如,中国外长王毅和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先后表示:中国不可能签署任何不平等、不平衡的协议;对贸易战,中国不想打,不愿打,但绝不怕打,如果美国进行极限施压,中国会奉陪到底;敦促美方不要走得太远,应当尽快改弦更张。与此同时,中国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会见台商时也称,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性格和美国政府的态度看,两国可能真的要“掰一掰手腕”。

中国外事系统高官很少对另一国官员或者在国际场合放重话,特别是对美国,王毅和张明的言辞表明,中国政府已经对美国的全面打压忍无可忍,可以认为是对美发动全面反制前的最后警告;而汪洋的讲话是中国最高层针对贸易战的直接表态,显示同美“掰手腕”已成最高层的集体决策。

邓聿文:美中即使达成贸易协议 对抗态势依然难以逆转

美中之间的对决已进入“冷战模式”。我之所以用“冷战模式”而非“冷战状态”来形容目前的两国关系,是因为冷战具有一些显著的标志或特征,如意识形态对抗,经济和人员交流几乎完全中断,代理人战争,同盟体系,国家选边站,两个世界的各自循环。但当下的美中对抗,除了第一点相似外(似乎也未到针锋相对地步),其余方面还只呈雏形(技术看起来已呈现冷战特征)。不过,两国的博弈和对抗无疑具有零和性质——虽非你死我活,但正在向冷战状态接近。

这种情况即使在2018年美中贸易战爆发初期,多数人也未料到,或者认为不可能。我曾在2014年撰文表示美中冲突即将到来,在2017年又撰文认为中美很大可能进入“修昔底德陷阱”,然而去年我也撰文认为中美不会有新冷战。现在看来,我的预估有些乐观。

促使美中跌入“冷战模式”,最本质的因素是古老的“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”。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事务主任基伦•斯金纳的美中“文明较量”以及基于“文明冲突论”制定美国对华政策框架,已经清楚表明了这一点;而在中国,则是“美帝亡我之心不死”的中共官方论调。后者和前者的区别在于,一个是基于意识形态的假设,一个是基于文明的假设,但结果都要你死我活。

这一结构性和体系性的因素决定了两国的冲突和对抗是必然的,问题只是何时到来。从大时段看,两国在当下这个阶段发生冲突对抗,是因为前期中国在国际事务和国家关系上的“进取”姿态以及国内政治的变化,侵害到了美国的国家利益,让美国精英层产生“警觉”,认为中国不仅不可能复制西方的民主自由发展道路,而且还要利用改革开放获得的国家实力,谋求改变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体系,以替代美国,因而觉得此时不敲打中国,更待何时。因为以中国的体量和发展速度,再过10年甚至5年都没机会了。

正因美国精英层对中国形成了这种判断,所以才不难理解美国2018年在贸易、科技、人权、台湾和南海等诸多领域打响了全面遏制中国的“战争”,这种架势到今年5月进一步加强,标志就是贸易谈判的破裂、美国众院通过对台保证法,以及美国将华为纳入贸易管制清单,这实际形同与中国公开决裂,也才有前述王毅、张明和汪洋的话。

一种流行的观点把美中冲突归咎于“老大”和“老二”矛盾所致,认为“老二”要觊觎“老大”的位子,而“老大”忌惮“老二”超越自己,从而陷入“修昔底德陷阱”。对美国而言,只要“老二”达到自己经济体量的60%,就必须进行压制,不管你是谁,是奉行民主体制还是专制制度,并举美国当年对日本的打压为例。这种看法即使有几分是对的,放在美中身上,也要看到,两者冲突的性质和程度要大大超出美日,更接近美苏。

而中国随着国力壮大,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中,会不会有取代美国之心?在不同的观察者眼里,看法不一。但如果说中国政府现在就想着把美国赶下来,可能不客观。因为中国高层再自大和膨胀,不会不认识到中美之间的实力差距,尤其是科技和军事方面的差距。所以,中国政府现在想要的,应该是增加自己在国际治理的权重,提高全球话语权,以和自己的经济体量匹配,或者比这要求稍高一点,而不是推翻现行的国际体系。

坦率地讲,中国的这个要求有其合理性。因为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建立时,中国还是弱国,根本没有话语权。不仅中国,其他国家,如巴西、印度等,随着国力发展,也在谋求提升话语权。但发达国家不愿让渡话语权,从国家的自利性来说,也可以理解。这就形成新兴大国和守成国家的矛盾。只是中国的国家实力相对提升得更快,再加上和西方特别是美国,有意识形态和发展体制的对立,两者之间矛盾也就更尖锐,对抗更激烈。

如今美中对抗既然进入“冷战模式”,具有某种程度的不可调和性,要逆转这种态势几乎是不可能的,即使两国达成贸易协议。因为事物一旦进入某种趋势,趋势本身有一种力量,会使事物按照惯性发展下去,直到趋势内部的结构改变或者动能衰竭。但显然,美中这轮对抗还刚刚开始,收场言之过早。从中国官方的角度看,既然美国已经表现出赤裸裸不加掩饰的压制中国发展的意图,战略层面任何向美国的妥协退让就都没有必要,也不会有意义,剩下的只能是以战止战。这可以解释中国官方舆论最近发出的高亢声音。尽管中国高层未必相信上面提到的“老二”经济体量达到美国60%必招致美国打击的理论,但中国名义GDP接近美国的70%(当年日本60%都不到),实际GDP超过美国,特别是中国制造业的规模超美、韩、德总和(这更是当年日本不具备的),再加上中国自身庞大的市场和某些领域的科技实力,使他们认为有底气和美国打一场全面的贸易战和科技战;而且目前的全球供应链是积40年建立起来的,如果毁于一旦,不单单对中国有杀伤力,对美国也一样。

虽然美中对抗正酣,但从中国官方再三表态要继续实施更大力度开放看,难以想象中国会主动切断和全球贸易体系的联系,美国的盟国也不大可能追随华盛顿参与围剿中国,即使美中两国,也不可能完全切断贸易和人员往来。零和博弈虽想致对手于死地,但以中国的体量和实力,美国应该也清楚,要整死中国似乎是不可能的,因此其目标会是打到让中国没有挑战美国的力量,成为一个二流乃至三流国家(当然,一些人也可能把这理解成同整死中国差不多)。这样来看,美中会在很长时间处于“冷战模式”,而不会真正进入“冷战状态”。但是,因为台湾问题,两国有可能爆发局部热战。

来源:FT中文网,原标题:《美中对抗进入新模式》